注册 无障碍 关怀版 繁體版 智能机器人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信息>部门街镇

平河乡:山水间蹚出农旅融合新路径

日期:2025-11-07

字号:
分享:
打印:

昔日闲置的农家小院,如今成为游客争相体验的网红打卡地;过去的传统农耕山区,现在形成了立体生态农业;平定河的橡皮艇上传来的欢声笑语,与峡谷风光交相辉映。

平河乡一隅。(资料图)

近年来,平河乡立足生态资源优势,以农旅融合为抓手,从盘活闲置资源、壮大特色农业、创新旅游业态三方面发力,不仅激活了乡村发展 “动力源”,更带富了百姓,在绿水青山间蹚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振兴之路。

10月30日,正在家门口整理小院的村民李大姐笑着说:“以前这老院子空着没人管,现在改成农旅综合体,我在家门口开起农家乐,每个月能挣好几千!”

依托“和美乡村”建设,平河乡创新将九门洞小院、柑子园小院等传统院落升级改造,打造集农耕体验、特色农产品市集、水上乐园于一体的农旅综合体。游客在这里既能“住农院、吃农菜、干农活”,沉浸式感受乡土风情,也能随手购买新鲜的农家特产。

这一举措,不仅盘活了95%的闲置农房院落,还带动新发展农家乐17家、民宿13家。“院落即景区、生活即体验”的模式,创造旅游综合收入650万元,让越来越多农民在家门口端稳了“生态碗”“旅游碗”。

平河乡大棚。

与此同时,平河乡没有忘记农业的根本。在起阳村现代化蔬菜大棚里,豆角、辣椒挂满枝头,农户们正忙着采摘、打包。另一个大棚里,一垄垄新栽的草莓苗青翠欲滴,焕发着盎然生机。龙潭村百合中药材种植基地里,工人们分工有序,熟练地进行打窝、放种、施肥等作业,处处是繁忙而有序的劳动场景。

平河乡党委书记杨裕富介绍,除了设施农业,平河乡还构建起多元化种植矩阵,目前已发展脆李3200亩、柑橘2000亩、核桃3000亩、中药材1000亩、魔芋500亩,季节性产出的特色农产品不仅满足本地游客需求,还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此外,平河乡的水产养殖和旅游业也是亮点纷呈。龙潭村鲶鱼养殖项目首批试销取得3万余元销售额,预计年销售额可达70万元。依托平定河优质水资源,创新打造的“日览山水画卷、夜赏星河灯影”沉浸式漂流项目,自运营以来,累计售票超10000张,实现门票收入38万元,迅速成为区域旅游“新地标”。

农家乐游客。

农旅融合的蓬勃发展,不仅让平河乡的产业“活”了,更让群众的腰包“鼓”了、生活“甜”了。在就业方面,农家乐厨师、生态管护员、安全员等多元化岗位涌现,通过技能培训和创业扶持,107名本地青年和能人返乡就业创业,有效缓解了山区人才外流困境。

“以前在外面打工,顾不上家。现在乡里搞起了旅游,旺季时我就在漂流那里打工,淡季时就在中药材基地干活,收入不比外面少,还能照顾老人孩子,心里踏实多了。”村民谢旭英说。

据悉,为了让群众稳定增收,平河乡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可以通过土地流转获“租金”、农产品直销得“现金”、旅游就业拿“薪金”、自主经营赚“本金”,多渠道的收入保障了生活的稳步提升。

游客在五里坡瀑布游玩。(资料图)

据统计,自今年3月农旅融合深化发展以来,已带动群众增收330万元。此外,乡里还构建“线上+线下”的立体宣传矩阵,线上发布内容总浏览量突破7000万次,线下成功承办互联网大会、举办“平河之夜”漂游啤酒音乐消费季等大型活动,通过“活动引流+社交传播”的裂变效应,彻底打响平河农旅品牌知名度,拓宽百姓的增收渠道。

“如今的平河,峡谷间游人如织,院落里笑语盈盈,田埂上硕果累累,我们正以农旅融合为笔,在山水之间绘就乡村振兴的新图景。”杨裕富说,下一步,平河乡将继续深化农旅融合成果,加快补齐“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短板,全力打造山区库区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为巫山建设山区库区强县富民现代化巫山贡献更多“平河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