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三溪乡的光伏矩阵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秋月梨园、“阳光一号”橘柚园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园中结果”的立体产业画卷。曾经的产煤大乡,如今正以绿色发展为主线,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曾经的三溪乡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随着煤炭资源枯竭和环保要求提高,乡镇发展面临转型阵痛。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海拔落差大、光照充足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光伏新能源和特色水果产业,实现了从“黑色煤乡”到“生态大乡”的华丽转身。
三溪乡光伏项目。
追光逐风,借阳生金
近日,记者站在三溪乡红花村极目远眺,层层叠叠的青山如黛,绵延至天际。白色风力发电机巍然矗立山脊,巨大叶片正缓慢而稳定地旋转,切割着山间的清风;山坡上,一排排深蓝色光伏板整齐列阵,在秋日阳光下折射出粼粼波光,宛如一片静谧的“蓝色海洋”。
这片壮阔的“风光”画卷背后,是三峡能源在巫山建设的四个风光互补项目共同绘就的绿色篇章——项目总装机容量达484.5兆瓦,25年的年平均发电量约为4.9亿度,按替代等发电量的燃煤电站计算,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8.3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3.16万吨。
电能顺着电网送向了千家万户,而留在当地的,还有实实在在的收入。
该项目不仅为重庆电网提供清洁能源,更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等途径带动当地群众增收。项目建设阶段,每天有200余名工人在现场作业;运营期又提供板下除草、板面清洗等80余个工作岗位。此外,项目每年支付土地租金300万元,惠及全乡3000余户群众。
这些直接的经济收益和就业机会,是项目带动群众增收的直观体现。而在桂坪村,光伏项目还催生了另一种增收模式——在桂坪村集体经济光伏基地,板下种植的南瓜长势喜人。
“我们探索‘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模式,在光伏板间隙发展老南瓜等耐阴作物,亩均增收3000元。”桂坪村工作人员冉绍润算了一笔账:该村750千瓦光伏项目每年为村集体贡献25万元收入,板下种植还可再增收5万元。
如今,这样的模式在三溪乡越来越普遍。全乡7000多亩光伏板下,有的种南瓜,有的散养家禽,土地利用率比以前翻了一倍还多。山风吹过光伏板,叶片转得轻快,板下的作物长得旺盛,成了三溪乡最鲜活的“阳光图景”。
村民在田间采摘秋月梨。
育梨兴产,硕果满枝
在三溪乡高垭村的秋月梨种植基地里,金灿灿的梨子采收已接近尾声,枝头仅剩零星几颗晚熟果。果农正忙着清园管护——修剪多余的枝条,清理地上的落叶和病果,为来年的丰收打基础。
高飞虎是这片秋月梨园的技术“掌舵人”。这位来自山东烟台的种植专家,是鲁渝东西部协作结出的硕果——巫山地处三峡库区腹地,800至1000米海拔区域因少有优势作物形成“产业空缺带”。为破解这一难题,当地借助协作平台邀请专家团队评估土壤、光照及环境质量,最终选定适宜该海拔种植的秋月梨新品种。而高飞虎正是在烟台市农业农村局推荐下,带着一身技术来到巫山。
通过不懈努力,如今,秋月梨种植已扩展至11个乡镇,2000多户村民加入,总面积超1万亩。而高飞虎并未满足于此——金坪乡的秋月梨走上正轨后,他又转战高垭村,将心血倾注在高垭村这片新的基地,从零打造起这片标准化种植基地,从选苗、定植到管护,每一步都亲力亲为,推动秋月梨产业在巫山不同乡镇遍地开花。
在高垭村,秋月梨已成为村集体经济的“拳头产品”,带动周边30余户农户参与种植。该基地全面推行节水滴灌、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严格执行有机标准。
“我们这个果园是2021年建成的,是由山东的秋月梨专家高飞虎在这指导我们建的。”高垭村村党支部书记汪礼龙说:“从建成以后所有的管理,我们都是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包括人工授粉、套袋一直到后期的所有的施肥、打药,今年进入了初投产,我们这建成的是40亩地标准示范园,再加周边辐射80亩,目前是120亩地果园,今年的产量5万斤,产值60余万元。”
秋月梨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还带动了产业链的延伸和农旅融合的深度发展。基地配套建设了观光步道、休闲亭台,让游客在欣赏田园风光的同时,体验采摘的乐趣。同时,还开发了梨膏等深加工产品,进一步提升了秋月梨的附加值。
村民精心管护着蜜柚。
柚改焕新,金果满园
在三溪村“阳光一号”橘柚基地,满眼皆是生机勃勃之景。翠绿的果实沉甸甸地压弯了枝头,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垃枝等工作。
巫山县恒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袁堂斌告诉记者,种植的产品名字叫阳光一号桔柚,具有脆嫩化渣,酸甜适度,辨识度高的特点,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去年荣获重庆优质中熟柑橘杂柑类金奖。
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这里的柑橘园还是另一番景象。2017年以来,三溪乡先后在三溪、桂坪、九镇、团包、关坪等村发展三红蜜柚近5000亩,大多已进入丰产期。虽然三红蜜柚产量较高,并且比较稳定,但存在果酸味淡等不足。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家对这种品质的蜜柚已失去了当初的偏爱,市场行情大打折扣,产、销矛盾越发突出,也影响了村民种植的积极性。
蜜柚树已成片成林,如果换成其他果树,效益太慢,品种改良势在必行。2022年,为寻求转机,恒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引入20个小水果改良品种,经过市场调研和科学种植试验,最终筛选出了阳光一号桔柚,“阳光一号”凭借其“果实大、口感好、易采摘”等特点,且售价至少是老品种的3倍,成为了村民们心中的“致富果”。
改良品种虽然确定,但从传统品种过渡到新品种,并非一蹴而就,加之品种改良的两年培管期,以及伴随而来的技术和资金难题,使得部分村民持观望态度,犹豫不决。为解决村民顾虑,当地党委政府决定抓住三峡集团在三溪乡开展驻村帮扶的契机,积极向三峡集团与县上相关部门争取资金,对蜜柚树进行改良。
经过争取,2023年,三峡集团帮扶三溪乡蜜柚产业嫁接项目的200万元资金成功落地。从初次尝试改良1300亩柑橘园,到新增2700亩的试种成功,再到如今满园橙黄的“阳光一号”桔柚开始挂果,三溪乡的品种改良之路越走越宽,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
如今,三溪乡阳光一号橘柚面积约4000亩,覆盖4个村600户农户,今年挂果面积2000亩,预计产量100万斤,产值1200万元。
三溪乡党委书记杨波表示,三溪乡的蝶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我们将锚定“双生经济示范乡·滨河特色新三溪”发展目标,全力构建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双轮驱动的绿色产业新格局,不断深化实施“光果双链、三产融合”发展路径,以“工业强基、农业富民”为核心战略,深挖“巫山脆梨’‘巫山橘柚”品牌价值,打造具备三溪特色产业金名片,坚决扛起大乡担当,让三溪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