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重大决策预公开>决策草案

[索 引 号]
115002370086610305/2023-00013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巫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字文号 ]
[ 标  题 ]
重庆巫山工业园区管理委员关于公开征求《巫山县工业园区(边贸中心)“十四五”发展规划(意见征求稿)》 意见的通知
[ 成文日期 ]
2022-09-20
[ 发布日期 ]
2022-09-20
[ 有 效 性 ]

重庆巫山工业园区管理委员关于公开征求《巫山县工业园区(边贸中心)“十四五”发展规划(意见征求稿)》 意见的通知

分享:
打印:
字号:

重庆巫山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关于公开征求《巫山县工业园区(边贸中心)“十四五”发展规划(意见征求稿)意见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国家、重庆市决策部署,加快推动工业园区发展转型升级,助推巫山工业高质量绿色发展,依据《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认真抓好“十四五”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县发展实际,重庆巫山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牵头拟定了《巫山县工业园区(边贸中心)“十四五”发展规划(意见征求稿)》,根据《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重庆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精神,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巫山县工业园区(边贸中心)“十四五”发展规划(意见征求稿)》的建议意见。

    一、征求时间

因时间紧急,公众可在2022年9月20日-2022年9月27日内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征求方式

(一)电子邮件: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至:524282618@qq.com。邮件主题请注明:《巫山县工业园区(边贸中心)“十四五”发展规划(意见征求稿)》意见建议。

(二)信函方式:来信邮寄至重庆巫山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地址:重庆市巫山县巫峡镇白泉居委会736610,邮编404700,收件人:何文清,联系电话:023-57628058。(来信请注明:《巫山县工业园区(边贸中心)“十四五”发展规划(意见征求稿)》意见建议)。

感谢您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局将对您提出的建议意见进行分类整理、汇总,并会同县政府有关部门和规划编制单位进行评估、论证和修改完善,按程序报县政府研究并公布实施。

(联系人:胡珑馨;联系电话:19942380653

    附件:《巫山县工业园区(边贸中心)“十四五”发展规划(意见征求稿)》




重庆巫山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2022920



巫山县工业园区(边贸中心)“十四五”发展规划(意见征求稿)

目 录

前言 1

一、“十三五”发展回顾 2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

(二)招引协作取得实效 2

(三)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3

二、发展基础与形势 3

(一)发展基础 3

(二)机遇与挑战 8

三、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12

(一)指导思想 12

(二)基本原则 13

(三)主要目标 15

四、功能区划与园区定位 18

(一)功能区划 18

(二)园区定位 20

(三)发展时序 22

五、生态工业体系 24

(一)中药材深加工 24

(二)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 27

(三)特色消费品制造 32

(四)宠物食用品制造 36

(五)绿色建造 39

(六)智能制造 42

六、现代服务业体系 47

(一)现代物流业 47

(二)商贸服务业 49

(三)其他生产性服务业 51

七、实施重点任务 54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54

(二)完善园区承载功能 54

(三)推动金融创新发展 55

(四)打造县域公共品牌 55

(五)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56

(六)整合区域优质资源 56

(七)加快专业人才引育 56

(八)持续优化服务环境 57

八、落实保障措施 58

(一)加强规划组织领导 58

(二)加强财政资金引导 59

(三)完善园区配套政策 59

(四)完善园区产业承接保障体系 60

(五)完善互联互通物流保障体系 62


前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更是巫山县加快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三区两地一城一中心”,即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核心区、高品质国际康养度假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全国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区,高峡平湖山水文化名城,渝鄂陕交界地区商贸物流集散中心的关键时期。

为贯彻落实国家、重庆市决策部署,充分发挥重庆巫山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载体和创新平台支撑作用,加快推动工业园区发展转型升级,助推巫山工业高质量绿色发展,依据《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认真抓好“十四五”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根据《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巫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工业园区(边贸中心)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范围为“一区两园两基地一中心”,即职教工业园(含拓展区)、楚阳工业园、三溪建材基地、官渡白酒基地、边贸中心,规划期为2021—2025年,远期展望至2035年。

一、“十三五”发展回顾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十三五”期间,工业园区立足资源特色,坚持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加工制造产业向园区集聚发展,产业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园区经济规模总量不断扩大,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42.53亿元。截至2020年末,园区入驻企业达到34家,实现总产值3.1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家,实现总产值2.04亿元。

(二)招引协作取得实效

“十三五”期间,工业园区将招商引资作为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推动科技、人才、资本等生产要素不断集聚,加强市场主体招引和培育,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优化行业间发展结构。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共引进服装、中药材、加油加气、装配式建筑等项目投资企业24家,签约资金总额49.28亿元,累计实现总产值约16亿元,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

积极主动对接广东省、山东省烟台市、重庆市北碚区和铜梁区等对口帮扶城市,争取资金、技术、项目支持。推动广州医药行业协会重庆神女药业有限公司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推进珠海市中云建工集团装配式建筑项目;引进深圳企业鼎立元药业党参、天麻等规范化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和质量检测中心及山东省烟台市援建巫山产业园双创中心项目落户职教工业园。并通过烟台巫山博士工作站的专家团队,成功研发脆李酒生产技术。

(三)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十三五”期间,工业园区加大基础建设投入,产业承载能力不断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9.31亿元,职教工业园、楚阳工业园、边贸中心可用地面积达2395亩,规划布局不断完善,发展形势不断向好,厚植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底色,构筑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支撑条件。一是产城融合加速发展,乐和佳园安置房、交通道路、标准厂房、废水处理等配套设施项目均完成建设;二是智慧园区功能建设逐步完善,建设工作获得市级“创新引领奖”,实现5G、4G、NB—IOT网络园区全覆盖,管理平台已对接用电系统、用水系统、监控系统、停车系统、环境监测系统、消防系统、物业管理系统。

二、发展基础与形势

(一)发展基础

1、巫山县区位分析

巫山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长江中游和上游的结合部,三峡库区腹心,素有“渝东北门户”之称。地跨长江巫峡两岸,是长江黄金水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重庆市和湖北省交界处、湖北省至重庆市的交通走廊上,东邻湖北巴东,南连湖北建始,西抵奉节,北依巫溪,处在万州区、宜昌市、恩施市、十堰市四地区的辐射中心。其独特的区位特征,能够利用市内外资源、开发货物交易市场,是发展商贸物流、生态康养、资源加工等产业的理想之地,有机会成为重庆市面向湖北、西安开展跨省贸易的重要窗口。

2、巫山县交通分析

水运方面,巫山坐拥长江黄金水道,境内河流密布,“一江四河”即长江、大宁河、抱龙河、黛溪河、鳊鱼溪航道体系正加快形成。“十四五”时期将建设完成抱龙河综合码头、县城古城码头、大昌旅游码头一期、大溪综合码头一期等,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93万吨、旅客吞吐能力721万人。开通县城至双神景区、县城至大溪水上旅游运输航线,水上旅游客运正加速发展。

铁路方面,“十四五”时期将全力实现巫山高铁“零”的突破,郑万高铁巫山段也将通车。该段设计运输能力为6000万人/年,预计2022年全线建成通车,届时将实现京郑渝昆高速铁路全线贯通,并与京广、陇海、兰渝等铁路大通道联网,极大地缩短三峡库区与西南、西北、华中、华北等地的时空距离。

公路方面,目前巫山县拥有沪蓉高速公路过境,两巫高速巫山至大昌段基本建成完工,奉(巫)建高速巫山段、两巫高速巫溪至大昌段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同时,巫山至官渡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正稳步推进中。未来巫山将重点推进两巫高速、奉(巫)建高速、沿江高速南线巫山至巴东段、巫山至官渡高速4条高速公路规划建设,规划总里程100公里,建成后将基本实现与周边区域快速互联互通。

空运方面,重庆巫山机场是重庆市“一大四小”民用4C级支线机场之一。机场现设置5个机位站坪,适用波音737、空客A320等通用机型,目前已与重庆、广州、烟台、深圳、杭州、海口、西安、昆明、成都、武汉等城市实现通航。2020年共保障航班770余架次,旅客吞吐量达到41391人次。

巫山县以“渝东门户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着力建设“七横三纵三港一场八中心”交通体系。未来将成为集水陆空铁运于一体的立体化、综合性集疏运中心,具有发展资源加工产业的交通运输优势。

3、产业发展资源基础

巫山县主要以山地地形为主,海拔相对高差大,兼具寒、热带气候特征,物种繁多,资源蕴藏量丰厚。

种养殖业资源——主要经济农作物种植面积71万亩,其中脆李30万亩、柑橘18万亩、核桃15万亩、烤烟5万亩,茶叶3万亩;山羊养殖35万头。

中药材资源——巫山县中药材栽植面积20万亩,具有一定规模的中药材品种有川党参、独活、杜仲、黄柏、厚朴、当归、牛膝、云木香、木瓜、天麻、白术、贝母、金银花、淫羊藿等三十来个品种。

清洁能源资源——巫山县积极响应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要求,利用风光水资源大力开发清洁能源。其中,风资源开发方面,依据避让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及城镇开发边界为原则,结合风电场核准情况,巫山县风电场可规划总容量约242兆瓦,分别是福田风电场79.2兆瓦,大风口风电场60兆瓦,青山头风电场52.8兆瓦,邓家风电场50兆瓦;光资源开发方面,巫山县大部分地区总辐射范围在4100~4500MJ/m2之间,是太阳能资源丰富区,适宜建设光伏电站,实际可利用装机容量共计1019兆瓦,已于三溪两坪区域投产装机容量180兆瓦光伏发电站;水资源开发方面,巫山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363.7兆瓦,可开发容量280兆瓦,“十四五”期间整改、退出后,预计保留水电站共计57座,总装机173.8兆瓦。

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资源、非金属矿、黑色金属矿。其中,煤炭资源,煤炭储量4.7亿吨,石煤(俗称岩煤)储量5亿吨;非金属矿,石灰石矿储量1亿吨,石膏矿储量8000万吨;黑色金属矿,磁铁矿储量11145.4万吨;硫铁矿储量1494万吨。

4、园区用地规划分析

重庆巫山工业园区(边贸中心)总体规划为“一区两园两基地一中心”,以职教工业园、楚阳工业园、三溪建材基地、官渡白酒基地、边贸中心构成园区总体布局,总规划建设用地为8070亩。其中职教工业园已建成现有用地面积260亩,规划建设职教工业园拓展区(以下简称职教拓展区)作为补充,规划新增用地达2519亩;楚阳工业园现有用地面积681亩,规划新增用地达892亩;三溪建材基地规划建设用地615亩;官渡白酒基地规划建设用地486亩;边贸中心现有用地面积1454亩,规划新增用地达1163亩。

1 巫山县工业园区(边贸中心)规划用地面积

序号

园区

现有用地面积

新增用地面积

“十四五”用地面积

1

职教工业园

260亩

260亩

2

职教拓展区

2519亩

2519亩

3

楚阳工业园

681亩

892亩

1573亩

4

三溪建材基地

615亩

615亩

5

官渡白酒基地

486亩

486亩

6

边贸中心

1454亩

1163亩

2617亩

合计

2395亩

5675亩

8070亩

5、园区产业现状分析

经过12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一区两园两基地一中心”的现有园区格局。“一区”为巫山县工业园区。

“两园”为职教工业园和楚阳工业园。职教工业园位于城区北部,东距高速公路2公里,南距长江码头3公里,西至巫山机场15公里。园区共计投资3.86亿元,用地面积260亩。现建有标准厂房12.46万方,写字楼、员工宿舍、食堂等后勤综合服务用房3.1万方。现有服装制鞋、钟表制造、农产品及中药材加工企业34家,其中规上企业7家,常年用工3000余人。其中,职教拓展区位于巫峡镇,职教工业园与边贸中心连接地块,规划纳入园区建设用地2519亩。

楚阳工业园位于骡坪镇,地处G42高速公路巫山段骡坪下道口,于2015年启动建设,规划建设用地1573亩;已完工乐和佳园还建房项目建设和楚阳水厂、骡楚10kv供电复线、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拟开展淀粉加工、脆李果酒加工项目建设。

“两基地”为三溪建材基地和官渡白酒基地。三溪建材基地位于三溪乡,规划建设用地615亩。依托三溪、培石、庙宇等年产量达200万吨的采石场优势资源,主要围绕建筑工业化工品和绿色建造产业的建筑石料,发展低污染、低能耗的绿色建造产业集群。官渡白酒基地位于官渡镇,建设用地486亩。

“一中心”为边贸中心。位于巫峡镇,规划建设用地2617亩,已累计完成政府投资10.3亿元。引进亿丰国际商贸城、荣科物流园、侏罗世界之家游乐园、顺山望江府地产开发等17个招商项目,签约资金55.5亿元,招商引资企业累计完成投资约26.2亿元,贡献税费约1.5亿元。

(二)机遇与挑战

1、发展机遇

一是经济发展新常态重塑产业格局。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演进的客观规律,提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新论断,以及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新思路和新战略。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放缓、结构主动转型、动能变化等特点,新业态、新模式不断衍生,3D打印、机器人、大数据等成为新的发展热点,个性化定制、分布式生产等生产模式日益丰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引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各项改革发展的大逻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线,巫山县要抓住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产业格局重塑的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通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重点突破,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全县工业园区将可能“弯道超车”,实现工业跨越式发展。

二是国家多重战略叠加推动新发展。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双城经济圈”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这些国家发展战略将推进巫山县与周边省市的互联互通和投资贸易,推动东部沿海工业向西部转移,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对巫山县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抓住巫山县由开放末梢向开放前沿、由交通末梢向交通枢纽、由市场末端向市场中心转变的重大机遇,拓展工业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全力推动巫山县工业园区转型升级。

三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催生新消费需求。“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消费是最终需求,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也是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抓手。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正式签署、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战略的深入实施,沿线国家、地区经济的发展将形成新的国际市场机遇,国际国内超大规模的市场需求将为巫山县工业发展提供强劲拉动力。同时,我国经济将持续向好,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国内市场需求的规模持续扩大与需求层次的提升将会形成显著的本土市场优势,有力带动国内新需求。

四是发达地区产业“腾笼换鸟”提供新契机。近年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加之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供给趋紧、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企业经营成本不断提高,东部地区制造业正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引导下游地区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上游地区有序转移。2021年1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2020年本)》,重庆新增汽车零部件、笔电零部件、原料药等26类鼓励类产业,相关企业享受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扶持政策。随着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包括巫山县在内的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要素成本优势逐渐显现,承接转移的条件日渐成熟,产业发展潜力大,这给巫山县发挥比较优势,承接加工制造、中药材制药、轻工等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五是“共同富裕”目标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已取得了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为实现目标,我国将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个领域的深化改革,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带动巫山县产业升级、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制度创新,在高质量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实现自身更好发展。

2、面临挑战

一是资源环境约束较为明显。巫山县切实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相关政策,重点管控限制了工业的集聚发展。园区土地开发利用存在优质空间不足与开发建设缓慢并存问题,土地利用率不高、环境容量不足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约部分园区项目受纳能力。

二是用地保障能力亟待提升。工业园区项目用地较少,目前仅有职教工业园、楚阳工业园、边贸中心开发较为成熟,共计用地2395亩,而三溪建材基地,职教拓展区、官渡白酒基地尚未纳入城市开发边界和国土空间规划。

三是县域公共品牌竞争力较弱。巫山县要素资源有一定基础,但部门间整合度较低,未能聚合推动县域公共品牌形成强大牵引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巫山脆李、巫山神女系列特色产品未能与“全国知名的旅游消费目的地”文旅品牌进行有效挂钩,在效益、标准、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方面较为欠缺。

四是产业发展支撑平台欠缺。现阶段政府服务难以满足招引企业对高效、精准、贴心服务设施和平台的需求。巫山县亟须依托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所需的资金、政策、用工、政务等一站式服务平台,做到“小而美,少而精”,全面提升巫山县营商环境。

五是东西部产业协作与对口协同发展有待深化。与烟台市确立东西部扶贫协作关系,山海“结亲”虽开创了无数的辉煌成绩,但烟台市仍有100多家行业龙头企业有待挖掘,巫山产业拓展尚存机遇。与北碚区、铜梁区的对口协助发展有待全面深化,应加强旅游、文化、教育、卫生、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协作,形成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整合发展的良好态势。

六是人才引培体系有待创建。一方面巫山县本地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本地劳务人员老龄化现象突出;另一方面专业技术型人才招引难度大,本地企业人才承载能力不足,缺乏人才引进与本地培养的新型人才储备体系,难以为未来企业的持续发展形成有效的人力支撑。

七是营商环境有待持续提升。县城开发区存在基础设施老旧破损、容量不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扶持政策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此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及配套政策较难适应招商引资需要。

三、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创新、集群、智能、绿色、融合”的工业园区建设总体要求,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优化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努力把巫山县工业园区(边贸中心)建设成为全县经济的重要载体和主力军、全县创新驱动的先导区。坚持产业消费双升级发展战略,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由供给和需求两侧发力,激发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持续释放,加快产业细分,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破除制约各类要素资源有序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产品产能布局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将政府调控重点放在降低发展成本、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维护市场秩序和引导消费需求等方面,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创新驱动,智慧赋能。强化创新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作用,以提高产业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强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完善产业创新体系,坚持“外引内育”相结合,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增强产业竞争力。深化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促进工业园区内企业上云上平台,加快新技术在产业、企业和产品中植入渗透,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更好激发产业增长潜力。

立足优势,特色发展。立足巫山县优质丰富的自然资源、潜力巨大的产业基础和得天独厚的水运物流优势,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形成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品牌效应,树立竞争优势,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打造若干个巫山驰名品牌,塑造巫山产业名片。

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集群效应,推进项目集中布局、产业加快集聚、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不断拓展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提升产业能级,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竞争力强、比较优势突出、链条完整、集聚度高的特色产业集群。

生态优先,绿色安全。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持续降低现有企业能耗、水耗、物耗水平和污染物排放量,严格新项目环境准入、安全准入,不断提升工业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水平,用更小的资源投入和环境影响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安全、更可持续地发展。

(三)主要目标

1、“十四五”发展目标

2025年,实现工业园区(边贸中心)产业规模和效益显著增强,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特色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完毕,产业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园区配套设施水平大幅提升、支撑服务体系日趋完备,加快实现经济增长、结构调整、质量效益、创新发展、特色发展、智能发展、绿色发展。

经济增长:到2025年,巫山县工业园区(边贸中心)产值达到80亿元,其中工业产值40亿元,服务业产值40亿元,初步形成集聚优势突出,产业分工明确,品牌特色鲜明,低碳环保发展的园区产业体系。

结构调整:到2025年,全力以赴做实园区建设,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培育60家以上资源需求低、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规模以上、限额以上企业,特色主导产业占园区总产值达到80%以上。

质量效益:到2025年,巫山县工业园区(边贸中心)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完备,聚集一批技术服务和研发创新平台,园区发展的驱动要素实现由传统的“政策、行政化、硬基础”三要素向“制度、融合化、软环境”转变,园区土地产出效率大幅提高,达到150万元/亩。

创新发展: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2.5%左右,企业专利申请数量不断提高,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以上,建成一批国家级、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技园区,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高新企业达到5家以上,科技型企业达到75家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30%以上。

特色发展:到2025年,构建特色生态工业体系,中药材深加工、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规模进一步壮大,产值达36亿元。初步形成以“主导产业引领区”“主导产业引领区”“培育产业增效区”“飞地产业承载区”为核心的特色产业集群,形成辐射全国市场的现代商贸物流枢纽,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配套服务功能加快完善。

智能发展:到2025年,智慧园区市级评价达60分,管理服务系统全面建成,园区新型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园区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大幅提升,规上限上企业上云上平台覆盖率达100%,赋能产业体系基本建成,数字治理基本完善。

绿色发展:到2025年,完成市级或区县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水耗分别较2020年水平下降16%和20%,培育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效益的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

2 巫山县工业园区主要发展指标

指标类别

指标名称

指标属性

2020年

基础

2025年

目标

经济增长

园区总产值(亿元)

预期性

3.06

80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亿元)

预期性

20

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营业收入(亿元)

预期性

20

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预期性

30

结构调整

规上限上企业数量(家)

预期性

10

60

“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家)

预期性

10

特色主导产业产值占比(%)

预期性

80

高技术产业产值占比(%)

预期性

10

质量效益

园区用地产出强度(万元/亩)

预期性

150

规上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预期性

25

28

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

预期性

6

创新发展

规上企业研发投入(万元)

预期性

2500

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强度(%)

预期性

2.5

建有研发机构的规上企业数量占比(%)

预期性

14

25

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数量(个)

预期性

10

特色发展

中药材深加工产值(亿元)

预期性

0.28

10

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值(亿元)

预期性

2

特色消费品制造产值(亿元)

预期性

2

宠物食用品制造产值(亿元)

预期性

2

绿色建造产值(亿元)

预期性

15

智能制造产业产值(亿元)

预期性

5

现代服务业营业收入(亿元)

预期性

40

智能发展

智慧园区建设评价得分(分)

预期性

60

5G网络覆盖率(%)

预期性

100

规上限上企业上云上平台占比(%)

预期性

100

规上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

预期性

50

绿色发展

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率(%)

约束性

16

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水耗下降率(%)

约束性

20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约束性

80

2、二〇三五年远景展望

在实现“十四五”目标的基础上,再经过五年努力,到2030年,工业园区(边贸中心)“一区两园两基地一中心”发展布局构建完善,高质量发展态势基本巩固,形成产业集聚度高、区域竞争力强、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集群,实现商贸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与特色优势产业的结合与互动发展,成为辐射渝东北及鄂西地区的区域性商贸物流枢纽。园区总产值突破3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及限额以上商贸企业总数达到200家。

展望2035年,工业园区(边贸中心)在全县率先实现现代化,园区用地产出强度和电子商务交易额在2025年基础上实现翻一番以上,园区整体水平进入“两群”发展第一梯队、赶上主城都市区园区发展平均水平。全面完成新型工业化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驱动能力大幅提升,成为巫山县经济重要载体和主力军。全面建成人才荟萃、主体集聚、成果涌流、活力迸发、环境卓越的绿色发展示范园区,全面建成具备智慧管理、开放窗口、专业服务、时尚消费、文化交流、产城景融合等复合功能的、面向全国的特色发展示范园区。

四、功能区划与园区定位

(一)功能区划

围绕巫山县着力打造三峡库区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三峡库区清洁能源示范基地、特色资源能源绿色利用试验区等发展目标,以巫山县工业园区(边贸中心)为核心,加快培育“主导产业引领区”“主导产业引领区”“培育产业增效区”三大功能区域,形成巫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推动全县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高地。

园区依照入驻产业需求特征从用地需求、产业形态、配套设施等多方面考虑,按照两个“三七开”的原则划分业态比例,即基础配套与产业用地按3:7划分,研发用地与生产制造类用地按3:7划分。

1 巫山县工业园区“两园两基地一中心”分布图

1、主导产业引领区

围绕职教工业园、楚阳工业园和边贸中心,以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发展为导向,重点发展中药材深加工、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特色消费品制造及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宠物食用品制造协同建设以依托巫山现有鞋服、钟表电子、旅游产品加工等产业基础的特色中小企业集聚区,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和品牌宣传能力,促进全县产业转型升级。

2、培育产业增效区

围绕职教拓展区、三溪建材基地打造以生态环保型、清洁载能型和外向型产业布局为导向,重点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建造产业,加快与主导产业引领区互动发展,成为巫山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3、飞地产业承载区

以官渡白酒基地作为山东、广东省产业转移的重点承载区域,同时满足未来园区发展用地需要,对行政总部、研发中心配套的生产制造基地留出承载空间,实现县内“园区飞地”。

(二)园区定位

巫山县工业园区(边贸中心)遵循“立足特色、生态发展”总体定位,按照“一区两园两基地一中心”的空间布局,构建“中心两园协同,基地两点支撑”的发展格局,以资源、资本、技术等综合生产要素禀赋为基础,明确各园区主导产业,推动园区产业从同质粗放型向特色集约型转变,引领带动全县经济实现转型发展。

1、职教工业园

职教工业园是推动园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标准化示范区,对全县经济发展起示范带头作用,着力提升要素利用水平,促进全县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重点发展中药材深加工产业,打造中医药创新产业园。

2、职教拓展区

聚焦智能制造产业,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园。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招引培育风能、光能等可再生能源向储能装备、应用装备制造延展,与全县新能源建设项目协同快速发展。抓住重庆市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契机,发展车辆改装产业、智能终端制造等产业。

3、楚阳工业园

立足巫山县农产品资源优势,融入文化旅游特色,围绕乡村振兴主题,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特色消费品制造、宠物食用品制造产业,将楚阳工业园打造成为绿色食品产业园。

4、三溪建材基地

绿色建造产业具备带动全县工业规模总量快速增长的潜力,园区依托装配式建筑产业基础和矿产资源禀赋,重点发展绿色建造及延伸产业链,加大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形成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新型建材产业基地。

5、官渡白酒基地

官渡地区具备白酒酿造的水资源条件,可重点引导培育当地制酒作坊向产业化转型,打造养生白酒产业基地。同时官渡地区可作为生产基地的承载空间,一方面采用“飞地工业”方式开展招商引资,承接山东、广东省地区产业基地转移;另一方面采用生产基地与行政总部、研发中心分离的形式,企业总部、研发中心等行政总部入驻边贸中心,官渡白酒基地承接配套的生产基地,避免园区配套设施的重复建设。

6、边贸中心

作为全县打造科技园区、智慧园区、数字园区的重要支撑,围绕全县生态工业体系配套需求,于职教工业园与边贸中心的拓展区地块布局发展人力资源服务,种业培植、科技服务、数字农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发挥巫山县省间交界区位优势,推动跨省贸易合作,建设商贸物流枢纽和集散基地,重点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打造渝东鄂西陕南区域性边贸中心。

(三)发展时序

按照园区规划基本原则,结合园区产业基础及地块现状,“十四五”时期巫山县工业园区(边贸中心)整体可按三个阶段开发建设,产业和配套用地综合开发。

1、存量盘活阶段

职教工业园、边贸中心的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相较其他园区较为完备,作为园区“十四五”时期产业快速发展的重点区域,通过人力、物力的集聚,逐渐提升园区的区位优势、资金优势、人才优势,引领其他区域协同发展。

职教工业园。重点发展中药材深加工产业,从培育本土龙头企业神女药业、鼎立元药业入手,结合招商引资等方式,支持企业结算中心、行政总部落户园区,帮助企业拓宽销路,实现科技创新发展,2025年力争实现10亿元工业产值。

边贸中心。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与消费品贸易协同发展,围绕全县工业配套,招引培育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推动产业“接二连三”,实现延链补链,2025年力争实现营业收入40亿元。

2、增量扩充阶段

通过楚阳工业园、三溪建材产业基地园区产业集群发展,实现园区用地扩充,产值效益提升。

楚阳工业园。将部分工业用地用于承接职教工业园鞋服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同步加快园区二期土地征地拆迁工作,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特色消费品制造及宠物食用品制造产业。以食品生产制造为主线,从巫山脆李、柑橘、核桃等特色农产品重点突破,提高农产品附加值,2025年力争实现6亿元工业产值。

三溪建材基地。高效推进企业中云建工在“十四五”时期完成装配式建筑、中云骨料生产销售项目建设工作,同步围绕绿色建造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资工作,形成产业集群,2025年力争实现15亿元工业产值。

3、体量增长阶段

园区用地空间保持扩展态势,2023年前将新增工业园区用地纳入城市开发边界和国土空间规划。

职教拓展区位于职教工业园与边贸中心之间,区位优势较好,可发展成为产业创新发展实验区,从县域科技创新发展需要,结合工业、商贸长远发展规划,重点发展智能制造,以效益优先、长远发展为标准,甄别招商项目,对职教拓展区开发建设实施招商前置、动态规划,2025年力争实现5亿元工业产值。

官渡白酒产业基地作为巫山县地域性品牌官渡白酒的产业基地,将打造成为白酒工业旅游与产业结合的产城景融合区。同时打造成为飞地产业承载区,2025年力争实现4亿元工业产值。

五、生态工业体系

(一)中药材深加工

1、发展目标

立足现有中药材种植资源基础,着力建设中药材GAP基地、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及中药饮片加工生产基地,加快创建中医药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充分嫁接巫山农文旅资源,发展特色中医康养旅游,做好“接二连三”。力争在2025年打造“集群化、规模化、科技化、品牌化”的渝东北中医药产业发展示范高地,产值突破10亿元。

2、发展路径

立足园区中药材加工产业基础,从链主型核心企业招引入手,引进1—2家具有产业带动作用的区域性龙头企业;从已有的和具有高附加值的中药材品种着手,加强对中药材市场的研判,引导本地神女药业和药农合理扩大种植规模,逐步形成规模效益、集聚效应及成本优势;在此基础上推动中药材下游加工产业不断发展,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等机构及研发平台紧密合作,支持企业开展GAP、SOP、GMP认证,打造巫山中药材产品的“新品”“爆款”,形成地域品牌效应;同时,依托巫山丰富的农文旅资源,加强产业协同,打造以中医药及相关产业为核心的乡村综合体。

3、发展举措

一是坚持抓好中药材种植“源头工程”。加强巫山庙党、独活等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加强中药材良种选育繁育及种子种苗基地建设。合理规划道地药材种植品种和规模,加快庙党、淫羊藿等道地中药材绿色无公害规范化栽培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建成一批道地中药材良种繁育和生态种植GAP基地。

二是不断完善中医药产业基础设施配套。结合园区现有产业基础,适当提前布局中医药相关产业基础设施,重点补充中药材烘烤设备及贮藏室配套设施建设,围绕中医药运输、中转、仓储、包装、质量检测等环节完善配套物流体系,提升配套设施综合利用效率,切实降低企业成本。

三是加快推进中医药领域关键技术攻关。依托市级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资源,加快筹建巫山县中药研究院,搭建中医药研发共享交流平台,开展道地药材科学研究和中药产品研发,快速突破关键性技术,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积极争创国家级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区、珍稀药用动植物园、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库落户园区。

四是推动中药材深加工与特色医养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好巫山县文旅康养资源优势,积极引入药泉、药浴、药膳、康复理疗、美容、康体等服务型企业,为本地中医药产品提供丰富的市场,加快推动区域内一二三产业有效协同发展,构建集中医药观赏、中医药文化展示、中医药工艺体验、中医药保健养生等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综合体。

专栏5—1中药材深加工产业重点工程

中医药大数据平台建设工程。积极构建以中医药产业赋能为核心,辐射渝东北的中医药大数据平台,促进园区中医药企业向大数据智能化转型升级,与医渡云、药智网等知名医疗大数据企业合作,全面提升中医药产业种植、加工、采售、运输一体化服务能力。

特色中医药产品品牌创建工程。以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中医药产品为抓手,打造亮点产品。加强官方宣传力度,积极利用中医药康博会等宣发资源,形成巫山县域品牌。以“政府+企业”的模式,通过产品推介会、县长带货等多种方式,扩大巫山特色中医药产品影响力。

(二)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

1、发展目标

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根本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充分发挥巫山县传统农业的基础和产品优势,以品牌培育为导向,切实提升巫山县特色农产品附加值。通过农产品精深加工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转化增值、农产品产业链延伸,全力打造三峡库区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到2025年力争实现产值2亿元。

2、发展路径

巫山县特色农产品包括薯类、脆李、柑橘、蜜柚、核桃、干果、山羊等。在新型城镇化推动产业转型、消费升级背景下,构建巫山县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纵深发展模式。一是引领带动,重点突破。园区目前仅有重庆巫峡粉丝一家规上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可围绕其粉丝、粉条加工产业链,向薯类加工全产业链延伸发展,补链强链带动产业向集群化发展;二是协调发展,有机衔接。统筹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与初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推动农产品标准化,与农产品种植、仓储物流(含冷链物流)、电商贸易等上下游产业有机衔接;三是加大扶持,培强培优。建立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培育具有潜力的本地企业成长,促进企业由小到大、加工层次由粗(初)到精(深)、加工业态由少到多、加工布局由散到聚,鼓励企业提升品牌创新意识,创建中国驰名商标。

3 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品体系

序号

农产品

精深加工产品

1

薯类

全粉、淀粉、变性淀粉、薯条、薯片、薯干、薯脯、薯类粉丝、粉条、膨化食品及薯类衍生品

2

脆李

果脯、果酱、罐头、果馅食品、

果酒、酵素

3

柑橘

4

蜜柚

5

核桃

核桃仁、核桃露、核桃油、核桃粉

6

干果

果仁、休闲食品

7

粮食

加工大米;白酒;油料、菜籽油

8

山羊

分割肉、肉干、肉松、罐头

9

大头菜、曼青菜

泡菜

3、发展举措

一是制定农产品等级标准。联合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官方检测检验、标准制定机构,建立农产品等级标准,同时做好地理标志、原产地认证、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等。构建形成农产品标准体系,为洗选、分拣精品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种植技术明确参数指标,精准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种植。

二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支持巫峡粉丝等本地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模式创新,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延伸,带动本地中小微企业发展,提升带动效应。

三是品牌塑造提升附加值。借鉴果类销售成功案例经验,例如褚橙、平安果,植入中国礼节、商务文化,融合康养、文旅等理念,提升巫山农产品品牌价值。同时,“飞地”引入设计、营销团队,从包装设计入手,打造县域公共品牌,联合知名电商平台,以礼品卡、高端商务定制、私人定制礼品等销售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细分领域特色优势食品产区,培育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典型企业和模式。

四是拓宽营销渠道。深度挖掘消费者多样化需求,与电商平台合作构建巫山县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借助烟台栖霞山东果品拍卖中心渠道,积极拓展电子商务、农商直供、加工体验、个性定制等营销手段。

五是东西协作引技术。依托烟台市葡萄深加工领域龙头企业张裕集团技术及上下游产业链优势,指导本地企业转型升级,同时围绕其产业生态圈招引一批农产品加工制造企业,促进园区产业集群快速成型。

六是文旅融合促发展。将农业生产性与观赏性两相结合,融合巫山县旅游资源,围绕特色农产品资源,充分延展产业链,加快培育直播带货、休闲度假、采摘体验等新业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专栏5—2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重点工程

推广集装箱种植技术。加快推进集装箱种植项目落地,推广此技术种植巫山特色农产品,促进智慧农业发展,解决巫山规模化种植受地形限制等问题。

现代农业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招引国内农业供应链管理优质企业共同建设,通过研究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物流的科学流动,使农业生产、农资供应、物流运输、产品加工、成品销售等环节有机衔接,并形成最优化的运转体系。

智慧农业—大数据智能化平台建设。建设脆李、柑橘等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立生产、加工、储运、销售、消费等环节的数据清洗挖掘和分析服务模型,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达到30%以上。

成立特色农产品标准研究院。与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官方检测检验、标准制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围绕脆李、柑橘、核桃、蜜柚等农产品成立标准研究院,围绕标准制定、检测技术,深加工产品开发,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品种改良等方面展开研究。

农业文旅融合打造工程。以观光农业、体验式农耕等方式,开发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作物品种园地,向游客展示巫山县特色农产品高标准种植过程,打造多姿多彩多趣的农业观光园、自摘果园、农俗园、果蔬品尝中心等。

(三)特色消费品制造

1、发展目标

融合巫山旅游文化资源和现有消费品加工产业基础,深化消费品产业与文旅、商贸产业融合发展,把握国家推进建设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契机,推动巫山县特色消费品向品牌化、标准化、健康化发展,提升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逐步形成巫山县特色消费品“三品”示范集群,在2025年力争实现产值2亿元。

2、发展路径

巫山发展特色消费品制造产业应从本地特色品牌培育和域外知名品牌引进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扶持本地特色的鞋服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做大做强,围绕已有企业不断延展,积极引入具有产业带动效应的核心企业;另一方面积极引入已经具备一定影响力的消费品企业落户巫山,利用本地市场和政策双重引导,通过产线落地、委托加工等形式争取在细分领域形成聚集效应。政府和企业携手共进,为巫山特色消费品代言,不断扩大市场影响力,逐步形成规模效应。

3、发展举措

一是优化园区产业配套。以绿色生态发展为核心,围绕巫山消费品制造生产特点,以农副产品深加工、文旅装备制造为核心优化厂房布局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从审批流程、质量安全、污废处理、包装印刷、冷链物流、销售渠道等环节做好产业配套,推动巫山特色消费品制造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打造巫山特色消费品品牌。积极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鼓励本地代表鞋服类生产企业打造“国潮”品牌,以巫山脆李、巫山老鹰茶等一批本地消费品打造特色驰名品牌。协助企业加强品牌标准化建设及管理,打造统一品牌包装和稳定多元的供应链体系,严打假冒伪劣产品,塑造巫山优质品牌形象。

三是提高品牌知名度。积极承接各类消费品推介会、展销会,积极参与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西洽会等国际性、全国性盛会,提高巫山特色消费品产品的曝光度、知名度,协助企业走出巫山,进一步拓展市场。充分打通线上线下宣传销售渠道,积极推动直播带货、电子商务等渠道在巫山发展,利用好重庆“三品”专项行动公共服务平台资源,有效提升巫山特色消费品知名度。

四是大数据智能化赋能发展。充分利用县域消费品领域数据资源,引入一批大数据服务商,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本地消费品企业的经营决策和市场决策优化,实现生产、仓储、销售和服务全阶段资源的有效配置,探索建立C2M(反向定制)产业基地,做好产品溯源,推动巫山特色消费品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专栏5—3特色消费品制造产业重点工程

重点培育本地企业。聚焦晨龙精密计时、速腾鞋服、百德鞋服等本地消费品生产企业,构建公共服务体系,通过驻厂督导、专家助攻、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企业搬迁至园区,集聚发展,以标准化生产,做大做强品牌。

包装配套企业引入。面向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特色消费品制造等产业发展需求,培育引进一批纸、陶瓷、玻璃制品、可降解塑料等绿色高端包装优质企业,重点发展鲜销包装袋、品牌包装礼盒、液体饮料包装制品、新型食品级包装等,进一步提升本地配套水平。

建设特色消费品展销中心。在旅游景区、景点、游客集散点建设集零售、批发、展示以及线上线下交易一体化展销中心。

行业协会赋能发展。园区充分对接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熟悉行业、贴近企业的优势,在政策研究、标准制修订、人才培训、宣传推广、新产品展览展示、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四)宠物食用品制造

1、发展目标

抓住国内宠物产业快速发展、中西部地区产业格局尚未确立的契机,以宠物食用品为主要发展方向,于西南地区率先提出发展宠物产业,提高巫山特色工业知名度,提升全县产业招商形象,2025年力争实现产值2亿元,打造西部宠物食用品制造创新中心

2、发展路径

我国两家宠物产业上市企业之一的中宠股份总部位于巫山县东西协作城市烟台市,园区应结合东西协作发展机制,依托中宠股份产业生态圈优势,围绕其配套、代加工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助推产业集群形成。

一是东西协助,飞地建设。通过东西协作帮扶机制,推动中宠股份落户巫山建设生产基地,逐步拓展建设中宠西南总部;同时由巫山相关部门、企业组建专项工作团队前往烟台市中宠股份驻点学习生产技术及管理经验,依托中宠股份旗下知名品牌,采用OEM/ODM模式委托巫山本地企业生产。二是政策扶持,转型升级。出台相关政策及建立特色产业引导基金,扶持本地饲料、食品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结合本地种植作物综合利用加工,集中建立农产品加工副产物收集、运输和处理渠道,推进果蔬残次品、畜禽皮毛骨血、粮油加工皮糠等副产物综合利用。三是加强招商,文旅融合。积极参与国内宠物产业知名展览会,大力推广巫山宠物食用品制造产业,同时吸引中小企业及配套企业落户巫山,逐步构建产业集群。同时,结合巫山文旅游客流量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巫山宠物产业工业旅游线路,推进二三产业融合,提升巫山品牌形象。

3、发展举措

一是赴外考察推介。由相关主管部门领导带领考察团,积极参加国内宠物产品展销会,招商推介巫山县宠物食用品产业;重点拜访烟台市中宠产业园等国内宠物产业发展成熟园区,考察学习先进的经验做法,不断推动巫山县宠物产业做大做优做强。

二是出台政策及成立基金。围绕鼓励培育本地企业生产转型,招引外地企业落地建设,从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扶持文件;成立产业发展基金、产业引导基金和中小型科技企业孵化基金,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全方位保障县内宠物产业发展。

三是开展飞地合作。与西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宠股份等建立科研合作关系,巫山提供要素支持,组建涵盖动物科学、动物营养等专业的科研团队,成立西南区域宠物食用品研究院所,为本地企业转型研发提供智库支撑,由代加工向建立自有品牌转化。

四是加强多形式宣传。坚持传统与新媒体相结合,推介巫山县宠物产业,积极对接重庆市、巫山县电视台新闻栏目等录制宠物产业节目;利用市级会展活动,如西洽会及巫山县官方微信、微博、门户网站等推介宠物产业。

专栏5—4宠物食用品制造产业重点工程

西部宠物产业园申报。围绕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促进园区产业生态化发展为导向,向市经济信息委等相关部门积极争取支持巫山打造西部宠物产业园,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推动巫山县宠物产业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

宠物食用品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建设集宠物食用品研发、生产、展销等功能为一体,依靠产业扶持政策和开放的市场环境,链接全国宠物产业资源,招引企业入驻,构建宠物产业特色集群。

工业文旅融合打造工程。打造集观光游览、产品推广、购物体验为一体的宠物产业工业旅游路线,与巫山县红叶、神女系列旅游产品形成互补结构,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树立巫山县宠物产业形象。

(五)绿色建造

1、发展目标

园区绿色建造产业在“十四五”时期将重点围绕龙头企业中云建工集团打造三溪乡绿色建造产业园项目,依托巫山县丰富的矿产资源,打造以钢结构装配式建筑、高钙石等骨料加工、混凝土、配套产业链集群,同时积极延链补链打造绿色建造产业生态。力争在2025年形成年产值15亿元以绿色智能装配式建筑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打造辐射渝东北的新型建材产业基地


2、发展路径

巫山县作为三峡库区核心区域,在发展绿色建造产业方面应将节能环保、永续利用作为前提,做好本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评价,力争将产业发展带来的环境影响降到最低;同时,以中云建工作为“链主”企业,以智能装配式建筑为核心拓展绿色建造产业链,聚力打造产业集群;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支持使用本地优质绿色建材产品,构建良好的市场环境,助力本地企业做大做强,逐步形成竞争优势;利用巫山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水路运输和大件物流,提升产业辐射能力。

3、发展举措

一是加快完善三溪建材基地建设。以园区建设为契机,加快形成产业聚集,形成“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在做好前端产业的基础上,逐步向后端装饰装修、智能家居等领域发展延伸,构建具有自主配套能力的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

二是加强政策扶持与市场引导。以江东新城建设为契机,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用本地生产的装配式建筑材料,在节约运输成本的基础上,给予本地企业市场支持,扶持本地企业度过初创期并做大做强,逐步走出巫山县,辐射渝东北地区。

三是改善交通物流条件,提升产业辐射半径。装配式建筑构件对大件运输要求较高,运输条件极大限制产业发展空间,要促进绿色建造产业发展,关键是要切实改善交通物流条件,加快构建“三干线一体化”“两横两纵”交通体系建设,切实降低企业大件物流成本。

四是加强产学研联动,参与标准制定。鼓励促进本地企业与重庆大学、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等知名机构合作,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地区标准制定,提升巫山县绿色建造产业影响力。

专栏5—5绿色建造产业重点工程

绿色建筑技术创新平台打造工程。充分发挥财政引导资金的作用,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加大对绿色建筑技术创新活动的投入,搭建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解决关键共性技术的协同研发。

老城改造装配式建筑试点工程。鼓励巫山县老旧城区改造改建,优先使用本地生产的装配式建筑材料及其配套产品,配套相应的财政扶持政策,保证区域内市场优先扶持本地企业。

(六)智能制造

1、发展目标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新能源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依据国家政策,同时围绕巫山县新能源储能需求,提前布局发展储能装备制造产业。同时积极参与重庆市“十四五”产业新格局和分工,承接产业转移,聚焦发展智能终端制造和特种车辆为主的汽车改装制造领域,打造渝东北智能制造配套创新基地,到2025年,实现产值目标5亿元。

2、发展路径

1)新能源装备制造

重点聚焦发展风电、光伏储能装备制造、应用端产品制造等领域,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着手,逐步推广分布式储能、辅助调频服务、峰谷电价差套利模式,引育大型能源企业投资建设电储能设施,积极推动三峡库区储能示范工程和示范项目推广应用。结合市场应用,从制造、政策、金融等手段着力,依托巫山县本地可再生能源禀赋以及三峡集团、华能集团重大项目落地,从关键技术研发、核心装备制造、产业链引进等多方面入手带动储能全产业链发展。

风电装备制造。以大功率水平轴风电装备为方向,关注垂直轴风电技术应用趋势,重点围绕风塔、铸件、叶片、主轴等关键核心部件,逐步引育核心部件项目落户园区,在产业链的高价值环节形成一定突破。

光伏装备制造。引导现有县内工业企业利用厂区、廊道等建筑物,建设建筑光伏、光伏建筑一体化、光储一体化等项目。

应用端制造领域。聚焦氢能源领域,密切关注国内氢燃料电池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应用动向,培育引进氢燃料电池材料、零部件、辅助设备等领域优质企业落户园区。有序推进氢储运和加注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利用现有加油、加气站点扩建加氢设施,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探索加氢/加油、加氢/加气、加氢/充电等联合建站发展模式,开展油、气、氢、电综合供给服务。

2)智能终端制造

聚焦教育装备、老年装备、康养设备、智能穿戴、医疗辅助设备等领域,发展智能终端制造。

一是围绕重庆市智能终端龙头企业和关键产品,发挥巫山县周边市场区位优势,招引并培育市场前景好、周边需求大的优质上游配套企业落户园区,促进园区智能终端配套产业向专业化和集群化发展。

二是招引培训装备、老年用品设备、智能手环、智能体重体脂称等智能终端产品制造企业,加快发展数字化教学培训设备、医疗诊疗设备、健康检测装备、医疗辅助设备,引育教育、医疗、康养相关领域项目和成长性企业落户园区。

3)汽车改装产业

汽车改装产业,重点聚焦发展特种车辆改装制造。一是聚焦消防车、救护车等特种车辆的改装设备制造,加快引育行业成长性企业,孵化培育本地汽车改装企业;二是聚焦绿色产业建设,环卫清洁特种车辆的需求将出现旺盛期,加快引进培育清扫、清洁、厢式垃圾转运、特殊废弃物转运等特种车辆生产项目及配套产业;三是切实把握重庆市改装车及特种车辆产业转移的承接契机,培育巫山县自主品牌,招引行业成长性企业,把握汽车改装市场,加快制定专项政策,提升汽车改装制造项目落地的吸引力。

3、发展举措

一是风电、光伏、储能“制造+应用”全产业发展。园区在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上应着重以构建产业前端、中端支撑体系,即以科研、检测、制造等着眼,以引进和培育行业优秀企业着手,以整合投资、人才政策等相关资源着力,将风电、光伏、氢能、储能相关的装备制造作为重点,并扩大具有后端应用市场的氢能源和储能优势。

二是推动分布式能源多元开发利用。在全县推广分布式发电应用,促进新能源开发从集中式规模化开发向综合利用开发转变,按照“大规模集中开发、中高压输送”与“分散开发、低电压就地消纳”并举的思路发展。以优质低价的清洁能源吸引产业入驻,实现制造、消费、生产的全产业链良性循环。

三是加快发展智能终端制造。聚焦巫山已有产业基础和应用场景的教育设备、医疗康复、康养用品设备及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加快招引一批成长性智能终端制造企业,用活、用足各级各类产业扶持政策,促进巫山县智能终端制造在园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是抢抓汽车改装市场契机,发展汽车改装制造。聚焦特种车辆改装,主要围绕消防车、救护车、改装车等领域引入一批区域成长性企业,带动相关汽摩零部件产业项目落地园区。

专栏5—6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重点工程

新能源装备制造。光伏装备应用:依托新建光伏设施,在巫山县乡村积极推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在农村屋顶每户建设安装3—5kW屋顶光伏,以村为单位配备相应调峰新能源设备,保障能源合理高效运用。绿色旅游能源应用:鼓励各景区停车场建设光储充一体化车棚,在景点码头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采用清洁能源为电动环保游船提供绿色岸基电源。

智能终端制造。智能可穿戴设备:重点引进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持续血糖监测系统(CGM)、助听器、耳机等康复设备领域成长性企业。智能终端配套:重点引进智能终端原材料、核心装备等配套企业,加快引进医疗康复设备、康养设备等细分领域的成长性企业。

汽车改装制造。聚焦二手特种车辆改装,重点引育消防车、医用车、农用车等车型的改装制造项目落地园区,发展改装车辆的核心零部件和重点设备制造。


六、现代服务业体系

(一)现代物流业

1、发展目标

以重庆市规划发展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和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为契机,依托巫山县“七横三纵三港一场八中心”交通体系,围绕园区东鄂西陕南区域性边贸中心发展定位,促进园区工业供应链畅通循环为根本,以专业物流中心和企业配送中心为结点,打造“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企业配送中心”三级物流体系,建设高效率、低成本、低损耗、安全畅通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形成辐射渝东北及鄂西地区的区域性商贸物流枢纽

2、发展重点

现代物流业是实现供应链的载体,是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的有机结合,是巫山县实现商贸流通体系高速发展的基础。

一是有序建设物流园区。充分提高已建成物流园运作效率,根据工业及商贸服务业发展需要,合理规划新建物流园区,主要包括渝东鄂西陕南区域性商贸中心、亿丰国际商贸城、楚阳物流园区、职教物流园区。

二是开展多式联运服务。依托巫山县多式联运枢纽布局,培育园区物流企业积极开展多式联运业务,加强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运输企业或货运代理企业的战略合作,高度重视揽货体系建设,逐步提高开展多式联运业务的组织能力,同时招引具有较强实力、较大品牌影响力和较完善物流服务网络的大型物流企业入驻园区,带动巫山物流市场的转型升级。

三是构建交通物流信息平台。依托“智慧园区”建设规划,建立物流信息数据库,标准化管理全县多式联运编码标准和数据接口,对接全市物流信息平台,进一步实现与沿海及长江干线主要港口多式联运信息交换与共享,满足企业间共享单证单据“一票到底”需求,加强物流信息挖掘提升物流效率。

3、发展举措

一是围绕全市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做好“通道”“枢纽”两篇文章,促进通道优势向物流产业发展优势转变。坚持通道、枢纽、网络、平台一体化布局,主动与重庆自贸区、中新示范项目布局相对接,积极争取重庆果园港、重庆国际枢纽物流园区等综合性物流枢纽平台分支机构落户,勇于创新合作模式加快引进国内知名物流企业。

二是宣传落实扶持政策,通过召开座谈会、上门送政策等方式,向物流企业及时宣传讲解市县两级扶持政策,提高政策知晓度,组织物流企业申报相关扶持项目,强化跟踪服务,支持企业加快发展。


专栏6—1现代物流业重点工程

冷链物流体系。落户园区建成一批储藏果蔬的高温库和储藏肉类水产品的低温库,引导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电商、邮政、快递企业建设产地仓、分拨仓,配备冷藏和低温配送设备。

供应链体系。围绕荣科物流园、邮政分拣中心建设特色农产品洗选、分拣、包装等设施设备和配套建设厂房,全面提升供应链配套服务能力。

(二)商贸服务业

1、发展目标

依据重庆市建成长江上游地区商贸物流中心建设规划,持续推进商贸服务高效衔接巫山县物流枢纽园区和物流通道体系,与工业园区、农业园区、文化旅游、循环经济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商贸+”协同融合发展新格局。以边贸中心为核心,稳步构建布局优化、内畅外联的现代商贸服务体系,到2025年力争实现商贸及相关服务业收入40亿元。

2、发展重点

一是加快建设专业市场。重点围绕建材家居市场、五金机电市场、汽摩汽配市场、农产品交易市场、石材交易市场打造,规划物流园区周边区域布局建设专业市场,加快形成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增值流于一体的现代专业市场集群。

二是招大引强一批商贸企业。鼓励发展总经销、总代理等现代批发方式,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的大批发商、大采购商、大代理商、大经销商和拥有大宗知名品牌产品总分销权、总代理权的企业落户边贸中心。

三是实施“互联网+”农产品。推进数字营销和直播带货,建设电商直播基地,打造“巫山脆李”“巫山恋橙”等特色农产品电商品牌。

3、发展举措

一是加强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的沟通交流和区域合作,加强与口岸物流、海关等部门以及陕西、湖北等地的跨部门、跨区域联动合作,推动巫山县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

二是以“智慧巫山”企业服务云平台为头部平台,做大做实农村电商,招引一批专注于专业细分领域的电商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发展农资农产品端到端配送供应新模式。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平台,推动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向行政村、行政村延伸,实现农村电商服务平台行政村全覆盖。

三是加强政府引导、企业参与,以“小齿轮”带动“大配件”,推动巫山县园区电商发展中长期布局,有效整合产品展示、质量检测、推广销售、订单生产等功能,结合巫山县中医药、消费品等产业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电商平台,发挥平台直接延伸到街镇、村及社区的优势,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专栏6—2商贸服务业重点工程

电子商务平台。发挥“邮乐购”“巫山汇”“地道巫山”等本地电商平台作用,依托边贸中心专业市场,鼓励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知名电商企业合作,打造特色突出的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平。

巫山电商产业园。纳入数字园区建设内容,建成功能齐全、规模集聚的巫山县电商孵化产业园,规划布局网货加工中心、电商大数据中心、云展示中心等功能区域,实现电商产业聚集化发展。

(三)其他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巫山县在发展生态工业产业体系的过程中势必要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高度统一,才能促进产业资本、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的加速引进,促使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1、文化创意产业

根据园区工业发展配套需要,建设创客空间,采取柔性引进人才,带动本地人才培养的模式,面向具备供应链建设能力的企业,采取销售分成等多种形式,共建品牌产品体系。

2、科技服务业

在产业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结合工业发展中,对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需求,引育一批专业化技术推广、科技信息交流、科技培训、技术咨询、技术孵化、技术市场、知识产权服务、科技评估和科技鉴证机构,建设完善的创新决策机制、创新投入机制、成果转化机制、权益分配机制、风险防控机制、容错纠错机制,切实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

3、种业培植

结合巫山县传统农业、中药材种植业产业基础,发展培育优质制种产业,不断优化种植类产品供给,在做好产业协同的基础上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借助烟台市“种业硅谷”科技资源,飞地引入烟台市登海种业企业技术团队,联合西南大学、中国农科院等机构,开展优势种类选育工作,推动巫山县制种业、种植业迈向新台阶。

4、数字农业

依据国务院出台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要求,结合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对于农产品的高标准需求,适时开展数字农业试点建设,构建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全面推进数字技术的综合应用和集成示范,围绕巫山县特色农产品,建设一批数字农业试点项目,引导全县推进种植业、畜牧业和质量安全监管等领域的数字化改造。

5、人力资源服务业

围绕人才需求与各领域的人力资源服务需求增长趋势,依托巫山职教园区职业教育学校基础,加快布局人力资源服务业,重点聚焦人力资源外包服务机构、线上招聘服务机构、人力资源培训服务和人才评测等领域,鼓励职业培训机构、学校与园区开展合作,招引人力资源服务项目落地巫山县,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约化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专栏6—3其他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工程

农产品技术中心。依托西南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围绕“1+3+2”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建设农产品技术中心,开展种养殖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

文化创意特色园区。采用实体园区+电子商务管理模式,依托互联网,实现飞地引入,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公共虚拟设计服务,园区为实体办公区域。

专项引导资金。专项用于生产性服务业招商引企、产业集聚、技术创新、招才引智、管理保障工作,引导产业快速发展。


七、实施重点任务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园区内逐步推进“七通一平”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重点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公路、水路、铁路、航路“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物流网;合理建设标准厂房,引导项目落地,为园区内企业提供发展空间;强化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资源综合利用等,解决结构性污染问题,保障区域生态平衡。

(二)完善园区承载功能

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准则,提升园区宜居宜业承载功能,坚持产城景融合发展,保障职工住房、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生活服务设施。全面推动数字园区建设,依托公有云、行业云平台,购买服务、租用系统,应用成熟的设计、管理、仓储、供销等云应用软件和云服务,推动企业基础设施上云、企业平台系统上云、企业业务应用上云,促进企业向“互联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积极推广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等供地方式,加快开展新型产业用地类型、存量厂房转产生产性服务业一定期限内土地用途和权利类型不变、结余工业用地分割转让等探索,强化土地出让合同管理,促进土地集约节约高效利用。全面落实“区域评价+承诺制备案”改革举措,降低企业落地后前置成本。探索建立入园企业退出机制,有序推进停产停建、低产低效企业退出、盘活

(三)推动金融创新发展

创新金融支持模式,由县级主导建立规模10亿元的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重点投向重点项目建设、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持续优化“管委会+公司”模式,进一步明晰园区管委会和运营公司职责分工,做精工业园区管委会服务职能,做强公司运营能力。积极探索园区市场化建设管理路径,支持园区运营公司与社会资本深度合作,创新PPP、EOD、REITs等投融资模式,多渠道盘活存量资产,以市场化方式引导债券资金、保险资金、公募基金等社会资本共同建设运营园区土地资产、标准厂房、倒班公寓、公用设施、基础设施等。

(四)打造县域公共品牌

联动打造县域公共品牌“巫山神女”“巫山脆李”,建立名牌企业数据库,注册推广品牌系列产品,打造1—2类国内知名品牌。充分发挥品牌的聚集和引领效能,以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为龙头,做精做优特色文旅产品。制定系统性、分阶段的宣传推介计划,充分发挥政府、媒体、行业协会、企业等的力量,加强在地方媒体、新媒体公众平台上的宣传力度,开展系列公共品牌打造活动。充分发挥重庆智博会、西洽会等市级主办大会的行业辐射力和社会影响力,推广巫山公共品牌,广泛传播巫山产业一体化联动发展动声美态。

(五)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加快推进巫山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方面形成突破,构建覆盖全县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信息化、智能化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保障。推动本地公共服务平台向外辐射,提升产业赋能深度和广度。深入推进巫山县工业园区智能化建设,打造以产业功能为主导的“巫山智谷”,打造集“产、学、研、商、居、文”于一体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文化创意价值创新平台,打造智慧园区、科技园区。

(六)整合区域优质资源

深化东西部产业协作,同时立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调发展,以协同发展区创建为抓手,促进生产要素资源合理流动、高效聚集、优化配置,实现多地产业链协同、产业政策协同、公共平台协同,增强区域制造业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探索同周边区县创新、配套完善制造业项目准入、招商引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财税分享、议事协调等推进跨区域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促进周边制造业企业需求与园区企业的精准对接,打造多地区跨区域的产业协作新型先导区。

(七)加快专业人才引育

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求,鼓励企业与国内知名高校建立人才培育对接机制,加强创新人才引进和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等,构建校企人才联合培养体系。强化企业用人主体地位,完善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和基准的人才引进政策体系,鼓励用人单位制定引才政策,将产业急需人才纳入高端人才、紧缺人才目录,发挥现有企业和专业行业机构作用,实施国内外优秀人才引进计划。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构建全过程、专业化、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设立“巫山英才库”,提供子女就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障等便利。

(八)持续优化服务环境

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园区公共信息、公共试验、公共检测、技术创新、物流、原材料市场、金融服务、人才培养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规范发展技术评估、检测认证、产权交易、成果转化、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中介机构。建立区域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建立健全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在有条件的领域建立区域性交易平台和信息平台,鼓励园区及各类大中型企业在园区中以“园中园”形式设立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为园区储备发展企业。

八、落实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组织领导

1、成立县级层面规划实施领导小组

成立由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工业园区产业布局规划实施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县政府办公室、县发展改革委、经济信息委、科技局、财政局、规划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商务委、工业园区管委会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负责推进规划实施的有关工作,组织成员单位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确保规划有效实施。组织规划中期评估,根据园区产业布局与发展形势,通过评估进行规划调整,努力做到规划的宏观性与微观需求相统一,园区要按照产业定位开展精准招商,突出发展主导产业。

2、建立园区跨区域协同发展机制

探索建立“整合重组”“合作共建”等多种园区跨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对发展模式、资源要素需求关联度高的产业,要有效整合各种要素资源,促进园区功能分区,连片开发,协同发展。围绕主导产业优化布局和产业链延伸配套,支持开展“服务上云”园区建设,形成关联园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局面。

(二)加强财政资金引导

1、多元投资支持园区建设

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设立相应的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支持园区发展。创新园区建设融资方式,探索项目融资模式,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解决园区建设资金瓶颈。

2、引导资金投入产业发展

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积极筹建产业发展基金,引导工业投资向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具备成长潜力的重点行业或企业倾斜,大力支持园区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加大对园区内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对建立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给予资金补助。

(三)完善园区配套政策

1、完善园区用地管理标准体系

研究制定产业项目用地管理标准,运用经济和税收手段进行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及时、高效推进园区扩区域和升级工作。管控项目准入门槛,对入园项目制定硬性指标,强化工业园区单位投入和产出强度指标约束。加强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业园区产业布局规划及园区主导产业定位、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要及时保障项目落地。

2、完善园区发展产业政策体系

围绕规划产业导向,制定引导和鼓励产业的发展政策,加强对园区产业发展合理有效的政策指导,避免盲目发展。优先支持加快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中药材深加工、特色消费品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升级,针对宠物食用品制造、智能制造等培育发展产业,在资金、土地等要素配置方面给予适当政策倾斜。

3、完善园区发展评价体系

完善和加强园区规划的跟踪评价工作,建立园区统计体系和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定期围绕“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7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建立稳定的研究、统计和评价队伍,开展年度考核评价,持续推进有关工作,实行长效化、连续性的考核和管理。

(四)完善园区产业承接保障体系

1、招商服务保障

充分认识招商引资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切实把招商引资工作摆到突出位置,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采用科学筛选方法,确定目标企业,主动跟踪重点产业发展,确定目标客户。集中为企业提供入驻前、后端各项服务,保障无缝对接,实现“一站式”服务。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形成招商引资的绿色通道。建立起重商、亲商、惠商、富商、安商的良好氛围,努力为客商提供最优质、最满意的服务。

2、项目服务保障

做好项目布局规划,科学评估论证项目,对项目可行性、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对资源能耗、生态环境的影响等进行评估,保证项目符合产业政策、用地、环保、节能和安全等方面的准入标准。

3、基础设施保障

加快推进园区供水、供电、供气、道路、环保、通信、消防、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水平,完善并提升园区与口岸、互市区及周边区域的交通网络。按照集约、节约用地要求,根据产业特点,集中规划建设标准厂房和仓储,积极推进标准厂房和仓储建设,鼓励建设多层、高层标准厂房和仓储,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率。对建设标准厂房的市政建设配套费、人防费、土地使用税实行减免优惠政策。

4、人才与就业保障

结合产业和企业创新发展需求,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完善引才引智机制,优化人才吸引环境,着力引进培育紧缺急需的各类人才。创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和激励保障机制,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公开平等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完善人才发现、筛选、引进、服务等工作机制,通过软硬件设施完善,创造有利于人才工作和生活的创新创业环境。

(五)完善互联互通物流保障体系

在疫情带来的国际物流变化新形势下,充分依托重庆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通道优势,开展高速公路建设,提升交通辐射带动能力。充分利用市交运集团等相关物流产业的智慧物流最新成果,加强与交通、物流平台的市场合作,打通物流壁垒,实现区域物流体系一体化、智能化发展。此外,完善县域物流体系平台建设,以大数据赋能,实现物流体系智能化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