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巫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巫山县进一步加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方便社会公众了解政策内容,现作如下政策解读。
一、《实施方案》出台背景和意义
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推进健康中国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有力抓手,是深化医改的一项重要举措,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让人民群众获得更高质量、更加便捷、更为经济的医疗卫生服务。
2023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加快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2023年底,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卫基层发〔2023〕41号)。
2024年底,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重庆市全面推动紧密型区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渝府办发〔2024〕95号)文件,为我县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供了遵循和指南。
二、《实施方案》提出的县域医共体建设要求和目标
《实施方案》从6个方面提出15条重点任务,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工作目标、构建模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保障措施、组织实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要求。
三、《实施方案》提出合理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全县组建1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划分为2个健康管理片区,确定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为牵头医院,2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成员单位,医共体成员单位法人资格原则上保持不变。
在县级层面,医共体组建数量由原来的2个整合为1个,有利于充分发挥牵头医院各自优势,实现优质资源调配和共享。科学构建“牵头医院、区域中心、乡镇卫生院”三级医疗服务体系,支持服务人口少、能力不足的乡镇卫生院由邻近的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或者甲级(中心)卫生院托管,实行一体化管理。
在乡镇层面,以区域中心为重要枢纽,推动重点专科和卫生院等级创建,充分发挥区域性的医疗卫生服务辐射带动作用。
四、《实施方案》对县域医共体建设中的联动协同发展提出要求
在市县联动方面,医共体牵头医院主动对接市内外名院名校,积极争取成渝双城经济圈、“市聘县用”等相关政策支持,提升县域医共体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在县乡协同方面,加强城乡联动,健全县域巡回医疗、派驻服务工作机制。根据县域景区人流量变化,择优选派医疗人才开展“潮汐式”医疗援助并逐步扩大“潮汐式”医疗援助覆盖面。在县城区域,打造现代社区健康服务模式,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网格,以数智健康平台为支撑。在乡镇层面,完善乡村医生准入和退出机制,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逐步转为乡镇卫生院延伸举办的村级医疗服务点;针对部分行政村通行便捷、服务人口少等情形,通过邻村卫生室共建、乡镇卫生院定期巡诊或派驻服务等方式,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
五、《实施方案》对县域医共体管理体制进行强化
建立由县委领导、县政府主导,机构编制、发展改革、财政、人力社保、农业农村、卫生健康、医保、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的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专班,研究决策县域医共体规划建设、投入保障、人事制度安排等重大事项。统筹卫生健康系统资源和力量,建强县医共体管理机构,按照县卫生健康委工作部署,协同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
六、《实施方案》对县域医共体内部运行管理提出“六统一”目标
(一)统一组织管理,强调完善内部决策机制,加强医共体内党组织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
(二)统一人事管理,强调完善编制使用、人才引进和交流等相关政策措施,持续深化“县聘乡用、乡聘村用”改革。
(三)统一财务管理,强调建立“资金池”和内审管理。完善管理机制,县域医共体对成员单位单独设账、集中核算,具备条件时可实行统一账户管理。
(四)统一业务管理,强调推进医疗服务同质化,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统一双向转诊标准。推动重点区域专科共建,推进上下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全链条加强药械管理。
(五)统一绩效管理,强调完善考核机制和考核指标,合理确定医保基金结余留用收入、绩效工资等在成员单位的分配,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六)统一后勤管理,强调统筹建立县域医共体“项目库、设备库”,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
七、《实施方案》明确充分发挥县域“七大智慧平台”“五大共享中心”功能作用
明确要求依托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统筹建立县域远程医疗、互联网医院、医护调度、疫情应急处置、医疗应急调度、健康管理、药事管理“七大智慧平台”,同时全面建强县域“医学影像、心电诊断、医学检验、病理诊断”和消毒供应中心,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八、政策问答
问:什么是“县域医共体”?
答:“县域医共体”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划范围内,由县级医院牵头,整合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形成一个统一管理、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医疗服务共同体。
问:为什么要建设“县域医共体”?
答:建设“县域医共体”是中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其核心目的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率、保障群众就近就医,并助力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
问:我县“县域医共体”组建模式是怎样?
答:实行“县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医共体理事会—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管理模式。全县组建1个县域医共体,划分为2个健康管理片区,其中县人民医院牵头负责1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县中医院牵头负责1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法人资格原则上保持不变。
问:我县“县域医共体”建设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到2025年底,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人财物统一管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分工协作、服务连续、信息共享的县域医共体。到2027年底,县域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明显提升,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问:我县“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政策保障有哪些?
答:在完善投入保障政策方面,按规定落实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公立医院投入政策,落实对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投入责任。在完善医保支付政策方面,落实县域医共体医保基金使用内部监督管理责任,实行医保基金总额付费,完善结余留用机制,结余资金作为区县域医共体医疗机构业务收入。在优化薪酬绩效管理方面,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合理核定绩效工资总量,统筹平衡县、乡镇(街道)两级绩效工资水平。在抓好《实施方案》落实方面,强化统筹协调、监测评价、宣传引导等工作。
九、政策咨询渠道
巫山县卫生健康委员会:023-5768500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