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建议提案办理>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巫山县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县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113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1-11-22


尊敬的谭成勇委员:

您提出的《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建议切实维护人民健康的建议》(第113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改的重要举措,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明显增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原12大项加上新划入1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共拓展到31项。为进一步优质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城乡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我县全面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提档升级活动,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工作机制,开展乡镇卫生院等级创建和村卫生室星级评定,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

一、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机制

( 一)建立权责明晰的应急领导指挥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强化县卫生健康委与县应急部门协同联动,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构建集中统一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增强领导干部应急指挥能力,提高应急处置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协同联动的大数据智慧决策平台,建设标准化卫生应急视频指挥系统。

(二)健全灵敏可靠的疫情监测预警机制。严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要求,以新发突发传染病、食源性疾病、不明原因疾病为重点,加强传染病防控措施,完善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监测哨点设置,建立症候群、疾病、危险因素、突发事件等信息监测系统。加强传染病报告与管理信息系统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提高主动监测能力,建立可疑病例讨论报告制度。利用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云平台和全县各类公共卫生数据,加大对高危场所和高危人群的监测预警力度,提升传染病早期筛查和预警的精准性和可靠性,发挥大数据、智能化在病毒溯源、疫情监测分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建立生物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制度,加强生物样本安全管理。

(三)健全快速有力的重大疫情响应机制。强化传染病源头发现机制,健全医院信息系统与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信息互联互通功能,提高传染病报告时效。探索建立疫情预警触发后边调查边核实边上报边处置、上下沟通流畅的同步响应机制。建立重大疫情风险评估综合研判机制,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多学科、多部门来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专家库。坚持分区分级分类防控,完善高、中、低风险应急响应动态调整标准和程序。

(四)健全平战结合应急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状态下基础设施、机构、人员和技术转换征用机制,制定有序转换、规范扩容、安全恢复流程指南。加强县内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专业机构的紧密衔接,形成职责分明、权责落实的医疗防治结合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对重点传染病定点隔离治疗及储备能力,兼顾普通医疗服务和应急需求,建立健全“平战结合、医防融合”的重点传染病应急救治机制。

(五)健全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构建统一领导、权责匹配、运行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格局。健全疾控机构和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制定公共卫生社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制度,培育公共卫生领域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志愿者队伍。

二、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

(六)落实公共卫生地方法规规章。贯彻落实重庆市出台的生物安全、野生动物保护、动物防疫、传染病防治、医疗废物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等领域地方法规规章。

(七)加强公共卫生执法。建立完善公共卫生市场监管制度,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机制,建立多部门综合执法机制。强化公安、市场监管、卫健、网监、林业、农委等部门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抗拒疫情防控、暴力伤医、制假售假、造谣传谣等违法犯罪行为。发改委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完善野生动物保护、公共卫生防控等领域的失信惩戒机制。

(八)增强公共卫生普法效果。加快推进传染病防治法等公共卫生法律进社区、进乡村、进网络、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进机关、进公共场所,广泛开展公共卫生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将公共卫生法治宣传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强化公共卫生知识和技能培训机制,司法局、文旅委加强公共卫生普法相关法治文化作品的创作和推广,形成广泛覆盖、立体传播、整体联动的普法格局。

三、完善公共卫生防控体系

(九)健全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体系。健全县疾控中心、县属医疗卫生单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体系。对标一流硬件,一流技术,一流能力,进一步加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础设施和内涵能力建设,完善防疫专业设备配置,医疗急救车辆设施设备提档升级,提升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调查处置能力、信息分析能力、检验检测能力; 强化风险意识,把握监测预警报告、形势分析研判、现场调查处置、实验室检验检测等关键环节,完善区域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夯实基层防控,规范设置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

(十)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机制。完善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外事部门疫情防控协同机制。深入推进县域医共体“三通"(医通、财通、人通)建设,制定医共体内部章程,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建立“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将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健康管理、重大传染病防治纳入医疗机构绩效考核。

(十一)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在符合编制管理政策前提下,坚持医疗卫生编制总量控制,盘活存量与创新管理,建立编制自主统筹调剂制度,优化公共卫生机构人才结构,增加重大疾病防控技术人员比例。强化卫生健康监督执法队伍能力建设,健全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和基层全科医生培养使用机制。对所有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分层分批分类开展传染病、急危重症抢救、院内感染、公共卫生应急等方面的脱产培训演练。分级分类组建卫生应急队伍,覆盖形势研判、流行病学调查、医疗项救治、实验室检测、社区指导、物资调配等领域。健全公共卫生专业队伍培养、考核、聘任、晋职、奖惩机制,优先调整增加公共卫生机构中高级职称比例和数量。完善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绩效工资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或年薪制等分配方式。

四、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

(十二)推进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制定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十四五"专项规划。优化区域医疗资源布局,建立区域分级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形成由“县级定点医院—县级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乡镇(中心)卫生院”构成的县域传染病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加强县疾控中心防控能力和县人民医院救治能力建设,发热门诊规范化建设,设置必要的发热门诊隔离留观病房、隔离留观病床。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独立设置感染性疾病科,配套建设负压病房、负压手术室。中心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规范化建设,设置必要的发热门诊隔离留观病房、隔离留观病床。

(十三)健全公共卫生与临床治疗科学研究协同体制。开展应急状态下联合医疗救治模式研究。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投入,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

此复函已经彭晓蓉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与我们联系,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联系电话:023-57685255

联系人:陈劲波

巫山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年11月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