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无障碍 关怀版 繁體版 智能机器人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信息 / 动态要闻

2025巫山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在重庆举行

日期:2025-09-18

字号:
分享:
打印:

跨越山海 全球古人类学家齐聚重庆 

2025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举行

今年是巫山人下颌骨发现四十周年,为纪念这一重大发现及龙骨坡遗址发掘四十周年,917日下午,由巫山县人民政府、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长江文明促进会共同主办的2025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在重庆悦来会议中心拉开帷幕。

917日,2025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举行。

当天,中宣部文艺局原局长刘汉俊,县委书记曹邦兴,县委副书记、县长刘本万,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勇,副县长王军、屈大功出席研讨会,北京大学教授王幼平,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黄万波,以及来自法国、马来西亚、土耳其等9个国家的专家与60余位国内学者围绕“龙骨坡遗址的发掘、保护与利用,东亚人类起源与演化”等课题深入探讨。研讨会分别由三峡博物馆副馆长白九江、北京大学教授夏正楷主持。

为什么全世界都盯着巫山龙骨坡?作为东亚地区迄今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史前文化遗址,龙骨坡遗址为揭示人类发展进程、实证三峡地区百万年人类史提供了关键依据,对于追溯长江文明的源头、丰富长江文明的内涵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巫山龙骨坡遗址。

曹邦兴在致辞时表示,龙骨坡遗址的每一次发掘,都是对人类起源认知的一次突破;每一项成果,都凝结着无数人的心血与坚守。93岁高龄的黄万波先生带领团队,从1984年初探龙骨坡时的惊喜发现,到1985年“巫山人”下颌骨化石横空出世,再到五轮发掘中3000余件石制品的陆续出土,用毕生心血诠释了“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40年发掘过程中,国家文物局将龙骨坡遗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次组织专家现场指导考古发掘;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委、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等市级部门和单位鼎力支持;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科研机构深耕不辍,推动“巫山人”研究纳入国家级课题;40年来,一代代专家学者接过“探源”的火炬,在一次次论证、一篇篇论文中,将龙骨坡的故事推向国际学术舞台,让“东亚人类起源重要节点”的结论愈发坚实。

曹邦兴说,龙骨坡不仅属于历史,更属于现在与未来。它的价值,随着研究的深入而不断焕发新的时代光彩。从文明根脉看,这是长江之畔的文明坐标;从学术价值看,这是人类起源的有力印证;从文化认同看,这是巫峡大地的文化名片。本次研讨会必将进一步打破学术与大众间的认知壁垒,让“巫山人故乡”的故事从专业报告走向寻常视野,吸引人们来到巫山进行一场“触摸远古文明的寻根之旅”。下一步,将以“申遗”为牵引,强化系统性保护与整体性展示,深化价值提炼与国际对话,积极推进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努力将这一璀璨瑰宝打造为彰显华夏悠久历史、融合人类共同价值的全球性文明新地标。将以“科研”为核心,加强与国际权威机构、国内院校的务实合作,汇聚国内外专家学者、科研精英,加大考古发掘与研究力度,携手攻坚人类起源、文明演进等重大课题,力争早日获取关键实证、凝聚“巫山人共识”,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全球文明研究事业贡献重要力量;以“活化”为抓手,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联合打造涵盖奉节兴隆洞遗址、建始直立人遗址、秭归玉虚洞遗址的区域远古文明文旅集群,推动文化遗产与文旅融合、数字技术、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让以龙骨坡遗址为核心的长江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研讨会期间举办了两场学术研讨会,聚焦龙骨坡遗址开展深入研讨——

刘汉俊作《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长江密码》报告时,带领与会人员溯史而上,重新“打量”长江。他介绍,历史遗产是长江的文化家底,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长江密码蕴含其中;赓续日新、立新求变,是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第二组长江密码。同时,长江密码,在于应时顺势、借势造物,开放包容、和合共生。

黄万波是龙骨坡遗址的发现者,且先后主持与参与了五个阶段的发掘工作。他现场作了《龙骨坡遗址价值与学术意义》报告并指出,巫山龙骨坡出土的遗物包含人化石、石制品、动物群,而且相比其他地方出土的史前人类遗址层位清楚、时代可靠、内涵丰富,由此折射出,龙骨坡遗址是迄今东亚地区时代最早、内涵最丰富的史前文化遗址之一。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保罗在作《共栖生态学:龙骨坡独特生态位的新发现》报告时表示,龙骨坡遗址出土的粪便化石,揭示了更早新世时期龙骨坡洞穴生态的珍贵图景。这些罕见的粪便化石群为探索犬科与猫科动物的古解剖特征、食性行为及其与现代物种的演化关系提供了宝贵材料,也为识别同期其他地区相似遗址提供了对比依据。

研讨会上,龙骨坡遗址第三阶段工作的负责人之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侯亚梅还作了《龙骨坡遗址第三阶段(2003-2006)中法合作野外工作与成果汇报》;云南大学副教授韩非、三峡博物馆副研究员吴雁分别作《龙骨坡遗址年代学研究回顾与展望》《龙骨坡遗址第四、五阶段发掘与收获》报告。

为推进东亚地区人类起源综合研究,武汉大学教授李英华成功申报了国家基金重大项目——“东亚地区人类起源问题综合研究”,龙骨坡是该项研究的重要支点。该项研究计划推出四本专著,目前两本专著已编纂完成。期间,黄万波、李英华作《重庆巫山龙骨坡遗址研究论文集》《重庆巫山龙骨坡遗址发现-发掘-研究图鉴》新书推介。这也标志着两本专著正式发布。

据悉,本次会议部分受邀国外专家因行程冲突,不能亲临现场,但他们特意录制了视频以祝贺会议召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特意录制了《龙骨坡与中华百万年人类史》的视频报告与大家分享。

18日至19日,部分专家学者还将深入龙骨坡遗址现场考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